禦史

禦史
(御史, 禦史) 一、 战国时国君的侍从史官。 别国使臣献国书, 常由御史接受。 两君相会, 常由御史在旁记录, 如秦、 赵两君渑池之会即如此, 见《史记·蔺相相如列传》, 国君宴会群臣, 常是"执法在傍, 御史在后", 见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。 封君设有性质相同的侍史。 如"孟尝君侍客坐语, 而屏风后常有侍史, 主记君所与客语, 问亲戚居处"(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)。 战国时魏、 韩等国的县令亦设御史。 见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"卜皮为县令"条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"安邑之御史死章"。 二、 为监察之官, 约自秦始。 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 "监御史, 秦官, 掌监郡, 汉省。 "汉御史因职务不同有侍御史、 治书侍御史。 曹魏增殿中侍御史。 晋又有督运御史、 符节御史、 检校御史。 北朝魏、 齐沿设检校御史, 隋改为监察御史。 隋又改殿中侍御史为殿内侍御史。 炀帝省殿内侍御史员数, 增监察御史员数, 又一度增设从九品的御史。 唐有侍御史、 殿中侍御史、 监察御史。 宋同。 元有治书而无殿中。 明、 清以监察御史分道纠察, 员额甚多。 此外尚有分任各种任务之御史, 如巡按御史(清顺治后不设)、 巡漕御史等。
* * *
(禦史, 御史) 一、 戰國時國君的侍從史官。 別國使臣獻國書, 常由禦史接受。 兩君相會, 常由禦史在旁記錄, 如秦、 趙兩君澠池之會即如此, 見《史記·藺相相如列傳》, 國君宴會群臣, 常是"執法在傍, 禦史在後", 見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。 封君設有性質相同的侍史。 如"孟嘗君侍客坐語, 而屏風後常有侍史, 主記君所與客語, 問親戚居處"(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)。 戰國時魏、 韓等國的縣令亦設禦史。 見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"卜皮為縣令"條《戰國策·韓策三》"安邑之禦史死章"。 二、 為監察之官, 約自秦始。 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》: "監禦史, 秦官, 掌監郡, 漢省。 "漢禦史因職務不同有侍御史、 治書侍御史。 曹魏增殿中侍御史。 晉又有督運禦史、 符節禦史、 檢校禦史。 北朝魏、 齊沿設檢校禦史, 隋改為監察禦史。 隋又改殿中侍御史為殿內侍御史。 煬帝省殿內侍御史員數, 增監察禦史員數, 又一度增設從九品的禦史。 唐有侍御史、 殿中侍御史、 監察禦史。 宋同。 元有治書而無殿中。 明、 清以監察禦史分道糾察, 員額甚多。 此外尚有分任各種任務之禦史, 如巡按禦史(清順治後不設)、 巡漕禦史等。
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сделать НИР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